a
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纪实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8-4-18


      4月7日晚,夜色中,东风航天城里又来了一支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试验队。在2018年全年高密度任务的背景下,这样的多个任务型号队伍交叉,是基地里常有的景象。


      什么叫高密度?发射场,三人行,都不是一个型号的。那么,当高密度发射到来,面对更多的任务、有限的场地、有限的人员,航天人如何应对?在减人缩时的同时又如何保证高质量?


      在长四丙火箭成功飞天的身影里,在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入轨的掌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强制检验点,设置43个

      “坚持质量第一、牢记成功是硬道理。”长四丙火箭加注前评审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杨保华给试验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保质量、保成功。


      始终坚持“首飞意识”是长四丙这枚火箭历久弥新的秘笈。


      2018年开始,为进一步提升型号发射场阶段的工作质量,确保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长四丙团队根据火箭任务特点制订了《火箭发射场产保工作策划》,作为各分队、各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


      产保策划已从3月31日长四丙2018年的第一发任务开始实施。在本次任务中,试验队综合考量,在发射场流程中设置了43个强制检验点,力求工作更细致、更规范。


      灵活队伍配置,少了35人

      本次任务是长四丙火箭的第23次发射,丰富的发射场经历给了队伍优化升级的经验参考。


      据长四丙火箭总师助理金益辉介绍,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试验队的发射场流程不断优化。


      一是时间缩短,从任务早期的一到两个月缩减到现在的控制在一个月之内;二是人员减少,通过一人多岗、灵活调度人员进出等方式,将试验队员从120人左右压缩到本次任务的85人;三是补充力量,用“实战”炼新人,在本次试验队85人的大名单中,有4名新人。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还面向所有型号推广了灵活的发射场两总制度,即一个总指挥配一个副总师、一个总师配一个副总指挥等,有效应对多型号任务同期展开的情况。


      据长四丙火箭副总师古艳峰介绍,此次任务“意义重大、操作有挑战”,型号两总要求试验队“务必做到做事有依据、按依据、留依据”。


      为了适应任务需求,型号队伍对长四丙火箭开展了19项技术改进,通过包络优化,设计由卫星整流罩、过渡舱、支撑舱共同构成卫星安装空间,实现了多颗卫星在舱内的合理布置;通过对火箭分离程序和滑行时间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卫星和舱体的有序分离、准确入轨、安全在轨。


      此外,试验队将发射场测发流程周期从21个工作日缩减到19个工作日,提升了工作效率。


      整星带翼运输,省了25天

      来自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陈逢田负责本次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任务的地面测试系统,谈起卫星,他满脸笑容,“这个型号我一直在跟”。


      据陈逢田介绍,卫星的发射场流程“一直在不断优化”,已经从最初的大约“58个工作日”缩短到了本次任务的“33个工作日”。其中,对节省时间贡献最大的一个措施是卫星的“整星带翼运输”。


      “整星带翼运输”即卫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完成卫星测试、合板、安装太阳翼帆板和天线等工作后,再整体运输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当然,整星带翼运输也对产品可靠性和成熟度提出很高要求。对此,卫星总指挥兼总师李延东充满信心,“这个产品,我们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认真做下来的。”


      饱满的任务,年轻的队伍,高密度对航天人来说除了意味着挑战,更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更多的成长。(杨成)

电话: (总机)021-24188000

(市场部)021-24188197

传真:021-24188008

地址:上海市 闵行区 东川路29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254号